一、疫情影響下,醫藥制造端收入與利潤雙受挫,零售端表現堅挺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9年醫藥企業數量相比前兩年有所下降,虧損企業數量和比例呈現年度周期性,但由于2018年帶量采購、輔助用藥目錄等政策相繼實施,導致虧損企業數量和比例的平均值在抬升。2020年一季度,受疫情影響,醫藥制造業企業的虧損數量增加,虧損醫藥制造業企業的數量比重也增加到31%。
2018年,受宏觀經濟以及醫藥行業醫保控費中的帶量采購、輔助用藥目錄等政策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,醫藥制造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均呈現下降趨勢。2019年醫藥行業內部開始分化,雖然醫藥制造業整體數據保持平穩,但醫藥行業已經進入細分領域時代,因此整體數據的代表性在減弱。2020年Q1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和利潤總額增速均呈現負增長,這主要是因為疫情的影響。
然而,從終端來看,根據中康CMH全國藥店零售終端數據顯示,2020年Q1醫藥行業全國藥店零售終端MAT銷售額(滾動年銷售額)達到4569億元,同比增長4.8%,同比增速有所提高,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在疫情影響下,相關藥品及體溫計等醫療器械、消殺用品等日用品的細分增速很高。
站在上市公司角度,過去3年,由于去杠桿等宏觀因素導致宏觀經濟下行,企業經營情況受到影響,全行業企業的營收增速逐步下滑,但醫藥行業由于具有一定的剛需屬性,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,323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的整體營收增速高于全部A股總體營收增速。截至2019年,全部A股總體營收增速為9%,而醫藥生物上市公司的營收增速為15%。2020Q1,受疫情影響,無論是全部A股總體營收增速還是醫藥生物行業營收增速均較去年同期下滑較多,但醫藥生物仍表現出了強韌性。
三、醫藥行業已進入結構分化的時代
從醫藥行業各申萬三級子行業的收入端來看,增速呈現一定分化狀態。2019年,生物制品、醫療服務、醫療器械保持較高景氣度,醫藥商業也在政策影響減弱后出現明顯好轉,均表現出不錯的增長率。但2020年Q1,在疫情影響下,醫藥商業、醫療服務、中藥等6大子領域在收入端已轉為負增長,唯有醫療器械表現強韌,保持了較高的正增長。疫情期間的檢測、監護等需求特性已將醫藥行業推入了明顯的結構分化時代。
總結來說:醫藥制造端因受疫情影響,停工停產以及訂單量減少等因素導致收入與利潤雙雙受挫,但由于疫情催生了對部分醫療資源的大量需求,使得零售端表現堅挺。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凈利潤增速,醫藥生物行業均強于全部A股總體,并體現出較強的抵抗周期能力,剛需屬性明顯。同時,醫藥行業已進入結構分化的時代,2019年醫療器械、醫療服務、生物制品子行業持續高景氣,醫藥商業拐點向上;2020年疫情沖擊全國,在大部分醫藥子行業均遭遇重創的時候,醫療器械卻能“一枝獨秀”。